Column

  • 梁民熊 轉身射個兩分波

    街場,是不少人籃球夢的開始,由基本控球、傳球、剷籃等基本功,到插花、fadeaway、勾手各種高難度動作等,由打半場三人籃球,到開全場五人籃球,由射Key到O.U.T,相信不少籃球仔都通通經歷過,甲一籃球員梁民熊(Bear) 亦不例外,於屯門區的獅子會球場練成一身好武功,由街場打上甲一及港隊,不過他指:「識打街場唔等於識打三人籃球,同埋三人籃球無三分波㗎!」所以今集就由Bear教大家分清楚三人籃球與街波的分別。
  • 年長運動員危機

    膝關節退化症對於不少年長人士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困擾,除了帶來疼痛外,更會影響日常生活。一般傳統治療方法包括:改善生活習慣、服食止痛藥,配合適當物理治療及佩戴膝關節護膝,以治療及減緩膝關節退化所帶來的痛楚與不適,從而有助延遲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需要。除以上方法外,亦有病人會考慮關節內注射,例如注射類固醇、透明質酸及高濃度血小板,以減低膝關節退化症之徵狀,令膝關節置換手術得以延遲。
  • 學界比賽 - 一切很美 只因有你|施傅睇體

    讀者們聽到學界比賽,可能會聯想起每區在體育運動範疇上的傳統名校,在賽場上你追我逐的競賽畫面。對於學生來說,不論是否出身名校,學界比賽在他們心目中有多麼重要呢?坊間以學界比賽為題的文稿有很多,今期筆者揀選疫情下的一些角度和見解跟讀者們分享。
  • 願你和身體溫柔相處—關於受傷與復原|大智若瑜

    你試過因為不小心或用力過度而受過傷嗎?

    很多時候,我們受傷是因為一些無法避免的意外;但也有些時候,我們受傷的原因,是身體超過負荷。例如我自己,就曾試過太長時間坐著做文書工作,姿勢僵硬加上精神緊張,導致肩頸勞損;也有試過在練習瑜伽時,因過度伸展而拉傷背部。

    所幸的是,大部份小傷都會隨時間痊癒,可是大傷呢?喜愛運動的你,會否有些舊患,一直不斷尾,甚至同一個位置會重覆受傷?另一個並不少見的情況是,明明都過了很久,多大的傷患都應該好了吧?卻不知道為何痛楚還沒消失,如影隨形地跟着你,讓你懷疑它到底會否好起來。
  • 《獵狐捕手》:最暗黑的悲劇運動片|動映話

    我們看運動電影,一般都期待觀賞到熱血激昂、鼓舞人心的劇情,就算是描寫失敗運動員的故事,也期望會被那股永不放棄的精神感染。以摔跤競技為主題的2014年電影《獵狐捕手》(Foxcatcher)卻並非主打這些元素,而是一套描述人心黑暗面的心理片,整部戲調子沉鬱得讓人透不過氣,尤其當你知道它是真人真事改編,看完後更是久久無法釋懷。但就算看得毫不輕鬆,它在我心目中仍是其中一部藝術成就最高的運動電影。
  • 傑志・言志|當體育遇上教育

    最初認識伍健的名字,是香港足球的黃金時代,當時他是著名的球證;直至近年傑志在學界推動足球運動不遺餘力,才有緣認識了伍先生。交談下來,發覺他對教育有一份情意結,今天才知道伍健的父母都是教師,怪不得!跟他聊天,總感受到伍健有一份執著和堅持,隱隱表現出黑衣判官的權威。
  • 女子籃球員 X 肌力及體適能訓練 真的有關係?

    近年在國際舞台經常都會看見香港運動員獲得極佳的成績,當中不乏何詩蓓、吳安儀等。在女子籃球項目中,亦見到李祉均在去年征戰中國女籃球隊,獲選為WCBA明星賽球員,證明香港女子運動員也能有卓越成就。我執筆的時候,正值女子甲組籃球聯賽白熱化階段,四支球隊互相競逐冠軍名銜,當中包括安青、偉邦、福建及七喜。說到女子籃球,可能都會認為女子籃球項目會比較沉悶,欠缺比賽氣氛,然而我認為她們也有很多令人驚喜的地方--切入分球、技術表現亦很獨到,而且她們的動作中亦展現著力量。或許女子籃球展現的力量不如男子籃球,但別以為她們都不需要肌力訓練,只要是競技項目,肌力及體適能(Strength & Conditioning)便有它的意義。
  • 《超級選拔戰》:球場外的另類交鋒|動映話

    你能想像一部以球賽為主題的電影,兩小時裡竟然沒有任何競技交鋒的場面,甚至連熱血訓練的劇情也欠奉,卻仍然能夠令觀眾看得緊張心跳嗎?2014年由奇雲高士拿主演的美式足球電影《超級選拔戰》(Draft Day),就是這麼一部運動電影中的奇片,整部戲圍繞著NFL職業美足的選秀日為主題,講述球隊總管在幕後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的交易戰,是我很喜愛的一部作品。
  • 八強賽第二日 吳安儀不敵「火箭」八強止步

    「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2022」踏入第二天,當中的焦點莫過於是「四眼CUE后」吳安儀與世界排名第一的「火箭」奧蘇利雲的八強賽事。今次是安儀首次以正式球員身份對戰「火箭」,她在早前的訪問中表示能夠在大型賽事中與世界大師對戰十分難得,認為自己有信心享受整場賽事。安儀與奧蘇利雲進場時,場內氣氛高漲。
  • 啟動•躍動|當體育遇上教育

    我跟林堅在油蔴地天主教小學共事十年,一起在資訊科技教育發展方面打拼,其後各自在教區小學當上校長,分別將自己的理念投放在學校上。林校長熱愛運動,決心把天主教佑華小學打造成一所運動型小學。

    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要學校朝一個方向發展,不是一廂情願便可以成功,必須要多方配合,林校長便跟我們分享一下他的經驗。
  • 練波/教學/讀書 壘球隊隊長黃楚曦之日常

    09/25/2022 - 16:41 by Kikyo
    香港運動員接連在國際大型賽事取得佳績,劍擊、游泳、空手道及單車等更成為大眾焦點,然而,仍有很多港將默默耕耘誓要闖出一片天,女子壘球隊是其中之一,她們先後勇闖2018雅加達亞運及取得2022杭州亞運參賽資格。雖然壘球並非本港精英體育項目,球隊所得資助有限,有賴一眾球員「搏到盡」,為港隊一再取得突破性成績。作為香港女子壘球隊隊長的黃楚曦(小肥), 為了打壘球可以「去到幾盡」?
  • 《Tony Hawk: Until the Wheels Fall Off》:一生懸命的滑板戰士

    一個人,能夠早早就找到自己畢生志業,傾注其中,是種罕有的幸運。滑板傳奇Tony Hawk無異就是其中一位:十四歲成職業選手,贏得光輝無數,連續十二年世界冠軍,創造出超過一百種花式,要證明的都早已證明夠了。但是滑板與他的生命已然融為一體,在他的骨與血裡。四十年後的今天,五十四歲的Tony Hawk,依然每周踩板五天,把自己早就不年輕、累積無數傷患的身體推向極限。就像他今年剛推出的傳記紀錄片的戲名《Until the Wheels Fall Off》的意思—直到輪子掉下之前,都不會停下來。
  • RubberBand《黑雞》我已經不可再忍

    08/30/2022 - 15:54 by AL
    過去RubberBand的音樂陪伴著身處海內、外的香港人,往往能為活在低谷的人提供逆流而上的動力。作者在運動前習慣聽著音樂,RubberBand的音樂當然也在歌單之中,《發現號》、《逆流之歌》、《每道微小》等都充滿正能量。不過,說到足球,大家i能想到《細街盃》,卻很少談起這首sidetrack,出自2014年《Frank》的《黑雞》。
  • 迪偉打網球

    「為了打網球,我買了好多支網球拍,網球鞋都有四對,如果落雨打唔到網球,就會周身唔自在。」 有時「波癮」到時,余迪偉和朋友都要打上4小時才覺得足夠。他經常在社交平台分享和朋友打網球的事,而原本只有兩三個人的波局,慢慢演變成十多人的網球群組,余迪偉不知不覺成為了搞手,更成為熱衷網球的愛好者。
  • 天,我犯了所有瑜伽的戒!

    瑜伽不就是拉筋運動嗎?還能有什麼戒條可犯?
    我的上一篇文章(見《運動版圖》第162期<瑜伽是運動嗎?>)討論到,與其說瑜伽是種運動,不如說它是一種帶着覺察的生活方式,目標是讓人更能夠安住當下。用古籍《瑜伽經》的語句來説,是「讓心念受控而止息」。今次我們來談談具體執行的方法,和我一次次的失敗過程⋯⋯
  • 時長武史 x Just Climb 定線員與奧運的距離|Sportsoho 攀岩別冊

    08/23/2022 - 11:24 by editor
    當一個城巿的攀石人口愈來愈多,可容納更多室內攀石場時,同時亦「刺激」了與攀石相關的各項需求上升:教練之外,最「搶手」的應是定線員——他們不是在牆上鑽洞安裝攀爬點的裝修師傅,而是需要有高超攀爬技巧、了解攀石運動的專業人員。最近來香港為即將開業的Just Climb新攀石場設定線路的資深定線員時長武史,更認為定線員有著傳承攀石文化的使命,而且有助推動提升攀石運動水平。近年日本隊出產不少攀石世界冠軍,去年東京奧運的運動攀登女子組中,兩位日本選手更分別摘下女子組的銀牌和銅牌。定線員或許便是育成強隊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