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運動治療跑步膝|醫言運動

    11/29/2023 - 11:49 by editor
    髕股疼痛症候群(PFPS),通常稱為「跑步膝」,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其特徵是在涉及膝蓋彎曲的活動例如跑步、蹲下、上下樓梯、久坐時出現前膝疼痛,尤其是在髕骨周圍或後面。髕股關節是髕骨和股骨之間的關節。髕骨充當股四頭肌腱內的籽骨,並在膝關節屈曲和伸展時在股骨溝中滑動。如果髕骨軌跡異常或關節壓力過大,便有可能導致軟骨下骨應力增加或髕骨或股骨遠端的軟骨病變引起痛症。髕股疼痛綜合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症。
  • 進階步道學

    曾經參加過手作步道工作坊的山友可能以為,挖幾塊石頭,拿起鏟子鋤頭,把沖刷嚴重的路段鋪鋪石、填填泥,便已經是山徑維護的全部了。事實上,這類活動一般都會挑選砌石補路這個最富趣味的部份給大眾參與,好讓參加者可以在短促的時間內體驗山徑修復的工作。
  • 護徑有法

    山徑問題各異,我們可針對問題根源,考量地形、嚴重程度、使用者需要和可用物料等因素採取不同的方式處理。香港常見的山徑問題主要是路面下蝕、坡度過陡和捷徑。以下簡述一些本地常用的處理方法。這些方法看似平平無奇,但其工法和施作細節卻體現了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
  • 手護有道

    山徑問題成因各異,絕非山路上鋪面所能一一解決。一直以來,我們並不反對修建山路,而是關注修建的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合乎所需。造徑有道,護徑有法,必須思慮周詳,因此我們提倡以「手作步道」的方式來維護山徑,取代現代化工程建設。
  • 心思・心悟|當體育遇上教育

    香港圍棋協會成立初期,
    筆者曾經在那兒的教學組協助圍棋的推廣工作,
    跟敖立賢院長擦身而過,無緣手談。
    想不到近年在和富社會企業主辦的香港校際圍棋大賽籌委會中,
    卻有合作的機會。
    許多人都以為圍棋是傳統文化,
    只是一項優雅的藝術活動。
    其實圍棋已確認為2022年亞洲運動會的競技項目,
    而選手的身份便是運動員。
    這次重遇敖院長,
    我們剛好談及這項「運動」在香港的發展機緣。
  • 育己・育人|當體育遇上教育

    甘偉強是許多體育教師的導師,
    我任職學校的年輕同事多曾受業於他,大家都以甘sir稱之。
    十二年前,我跟他合作一個虛擬運動的項目,
    就是利用Kinect體感科技推動全天候電子體育課。
    當時是相當大膽的嘗試,
    甘sir二話不說,一口答允跟我們一起探討其可行性。
    十二年後的今天,大家都運用不同的電子科技鑽研虛擬運動,
    電競甚至進入亞運會,社會轉變真的很快。
    要寫學校的體育課,怎能不跟甘sir坐下細說一番?
    話匣子一開,甘sir言無不盡。
    拍照那天特別跑到香港教育大學那個綠油油的草地足球場——
    這地方是甘sir當年有份參與策劃的。
  • 三十三|深海郵箱

    有次在海邊散步,看⾒欄杆旁的⾏⼈都在看海,有些更拿取起⼿機拍攝。維港都不會出現海豚吧,有甚麼能讓這⼀群⼈好奇停下來呢?隨著他們的視線,看⾒⼀艘藍⾊的⼩漁船,開着引擎緩慢的移動,船頭兩⼈卻在忙碌着:⼀個在收拖漁網,⼀⼿⼀⼿拉不完似的,另⼀⼈拿著貌似蟲網的捕⿂網在旁踏步。我們⼀路看都不⾒有什麼漁獲,突然⼀條⼤⿂由⽔中的網跳了出來,拿著捕⿂網的⼈隨即向前撲,噗通⼀聲,我還以為⼈掉了下海,卻是⼤⿂溜走了,⼤家都可惜地嘆氣,然後繼續等待漁家之後的運氣揭曉。
  • 信|精英心簡

    晧月皎潔,在漆黑的樹林間照出一條淺灰山徑。沿著山徑而行,便見倚山頂座標柱坐下的二人。地上一個個啤酒罐亂作一團:有的站著、有的倒下、有的如腹痛般曲成一團。二人背靠石柱,任由濕熱的空氣蒸薰著他們熱轆轆的軀體。汗臭與酒氣相互交錯。兩個臭男人,在空氣中嗅著各自的存在。所謂男人的浪漫,大概就如這靜謐空氣一般。
  • 痛|精英心簡

    兩星期前
    兩邊膊頭突然劇痛起來
    我很清楚這種痛
    不是那種受傷的痛,而是訓練累積的疲勞
  • 創新科技運動日|體育育人

    在運動與科技結合的熱流下,大量電子運動器材、產品湧現,讓運動變得更有趣,擺脫了單調、枯燥。
    疫情下在校園內舉辦創新科技運動日,既可作為替代陸運會的選項,而又提高各班的凝聚力,對學校的歸屬感,確是不錯的主意。
    今期訪問的鄭裕衡老師,本身在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擔任體育科主任,今年借調往教育局體育組,協助推動今年開展的「躍動校園.活力人生」計劃“Active Students, Active People”,讓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並將校本經驗分享予其它學校。
    由衡sir統籌的運動日,以班制形式進行,透過智能運動競技和體驗,只須短短兩個小時,學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角逐獎牌,展現自己的能力;同時,透過量度健康及體能表現,經數據記錄後並進行分析,老師可從中選材。得到VTC的幫忙,提供所須的電子器材,又有由院校的運動學及智能科技高級文憑學生擔任工作人員,讓他們能學以致用,將自己設計的測試項目實際操作一下,往後再進行改良。
  • 馬後慶功|跑道同遊

    傷害每每由比較而來——facebook「當年今日」功能,正是將這種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看到自己幾年前在神戶馬拉松後與好友慶功,剎那未能忘卻的熱鬧,更加顯得如今日子荒涼。

    這裡的讀者,不少馬拉松戰績累累,說起這些,難免勾起暫時不可再的美好回憶。不過沒法子啊,面對這樣的時勢,誰又可以逃避片刻傷春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