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懷恩在意大利比賽的一次靈異經歷|Road To Mars 2019年2月12日,旁晚9時,懷恩隨隊友抵達意大利的比賽酒店。小龍:「414號房,死死聲唔老黎喎」小龍是懷恩劍擊隊隊友。牛高馬大,不怕蛇蟲鼠蟻,只怕妖魔鬼怪,堪稱劍擊隊陰陽眼,同時亦是公認的吹水怪魔。懷恩:「唔係尾房就得啦~」兩人搬着劍包,行李箱,笨拙地乘坐電梯上4樓。酒店地下大堂新潮華麗,光鮮亮麗,怎料到4樓走廊,竟像古堡文明。紅色鋪麈地毯,黑色木頭牆磚,末端掛着一塊圓形鏡子。
Column 集合吧!室內單車隊——西貢崇真天主教中學|Junior道場 一切事緣在前年,學校體育部添置了一部Wattbike ,不料同學反應雀躍,放學後積極練車,老師見狀,再在去年九月大膽購入9部。同學一見到大批單車,便主動問起:「林sir,幾時有單車隊、幾時有得練?」,單車隊應運而生。
Column 信|精英心簡 晧月皎潔,在漆黑的樹林間照出一條淺灰山徑。沿著山徑而行,便見倚山頂座標柱坐下的二人。地上一個個啤酒罐亂作一團:有的站著、有的倒下、有的如腹痛般曲成一團。二人背靠石柱,任由濕熱的空氣蒸薰著他們熱轆轆的軀體。汗臭與酒氣相互交錯。兩個臭男人,在空氣中嗅著各自的存在。所謂男人的浪漫,大概就如這靜謐空氣一般。
Column 創新科技運動日|體育育人 在運動與科技結合的熱流下,大量電子運動器材、產品湧現,讓運動變得更有趣,擺脫了單調、枯燥。 疫情下在校園內舉辦創新科技運動日,既可作為替代陸運會的選項,而又提高各班的凝聚力,對學校的歸屬感,確是不錯的主意。 今期訪問的鄭裕衡老師,本身在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擔任體育科主任,今年借調往教育局體育組,協助推動今年開展的「躍動校園.活力人生」計劃“Active Students, Active People”,讓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並將校本經驗分享予其它學校。 由衡sir統籌的運動日,以班制形式進行,透過智能運動競技和體驗,只須短短兩個小時,學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角逐獎牌,展現自己的能力;同時,透過量度健康及體能表現,經數據記錄後並進行分析,老師可從中選材。得到VTC的幫忙,提供所須的電子器材,又有由院校的運動學及智能科技高級文憑學生擔任工作人員,讓他們能學以致用,將自己設計的測試項目實際操作一下,往後再進行改良。
Column 馬後慶功|跑道同遊 傷害每每由比較而來——facebook「當年今日」功能,正是將這種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看到自己幾年前在神戶馬拉松後與好友慶功,剎那未能忘卻的熱鬧,更加顯得如今日子荒涼。 這裡的讀者,不少馬拉松戰績累累,說起這些,難免勾起暫時不可再的美好回憶。不過沒法子啊,面對這樣的時勢,誰又可以逃避片刻傷春悲秋?
Column 三十二|精英心簡 離開有時比起留下來還要困難。 至少對我來說,看到身邊年紀比我大的運動員,還在比賽場上競爭,甚至踏上頒獎台,偶爾令我懷疑自己的選擇。可能是香港的運動比賽都停頓了,看見外國球場滿滿的觀眾席,一站又一站順利舉行的巡迴賽,我卻站在空置了的球場外,慶幸還有郊外還有大海。在這裡,還有健康的身子,還可以出門曬太陽,遠離充斥戰爭味道的世界,心裡不應該酸酸的吧,但卻就是回想熟悉拿手的生活。
Column 那一天,我不可踏出家的大門……|跑步大叔吹水談 第五波疫情爆發,每天確診數字達數萬宗,尚未包括自我快速檢測確診,還未上報的個案,政府已收緊限聚人數及處所,市民差不多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配戴口罩,任何運動包括跑步行山等。
Column 如果,還可以跑基輔馬拉松|北美跑步文化 在這個末世,很多事情都等不到一下。一等,可能就錯失了一輩子。 本來很想和某些人相見,疫情來了一波又一波, 想要等到疫情平緩之後才見面,卻不知道還要等多久。甚至乎有些人就在等待的時間離開。即使不是死別,更多卻是生離。 天涯海角,曾經同枱食飯原來都已經是一期一會。 對我們這些喜歡到不同地方跑步的人來說,這種感覺就分外深刻。不管多麼好的比賽,也不管舉辦了多少年,說要停辦就會停辦。有時候是純粹商業決定,有時卻可以是聽起來相當無奈的政治問題。據說以前台灣有某個馬拉松,一直都開放給香港跑者參加。到近年卻因為路線經過山頂雷達站,被列為軍事情報管制,於是香港人都被當作中國人,就不能參加這個比賽了。 要說到可惜,一定是烏克蘭首府基輔的馬拉松。
Column 運動就是生活-從體育課起步 悅做・愈做|體育育人 今期訪問的朱鎧瀅老師,在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擔任體育科主任,今年借調往教育局體育組,協助推動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並將校本經驗分享予其它學校。 要讓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課堂中體驗成功感,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挑戰性,老師運用了各種策略,透過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做運動的樂趣。簡化課堂的體育活動,將所學到的技能,延伸至課後時間,讓學生能夠繼續在家進行,陪養學生做運動的習慣和興趣,達到「運動就是生活」的目標。
Column 越賽愈勇|Future Star 歷年成績: 2021 香港越野單車挑戰賽 精英男子青年組 季軍 2021 全港山地車賽 第二回合(越野賽) 少年 11-13歲組 亞軍 2021 全港公路單車賽 第一回合 少年 11至13歲組 冠軍 2021 全港公路繞圈賽 第二回合 少年 11至13歲組 殿軍
Column 賽後專訪:港產大滿貫青年組「雙貫王」黃澤林|網球全攻略 年僅17歲的香港網球新星黃澤林與美國球手葛原般奴於202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勇奪青年組男子雙打冠軍,為香港網球創下歷史新一頁。而黃澤林於頒獎禮上以廣東話發表得獎感言,也撼動支持他的每一位香港球迷。
Column 「踢」出香港,以「球」會友|施傅睇體 執筆時恰巧得悉台中朋友的藍鯨女子足球隊奪得2021年度台灣木蘭足球聯賽冠軍,一邊替我的朋友們開心之餘,另一邊亦想起在疫情前的夏季,我帶領一班北區中學女子七人足球聯賽(N-League)代表到訪台中,跟藍鯨女子隊交流和學習的一幕幕畫面逐一浮現。
Column 送牛迎虎|精英心簡 在運動世界中,有太多未被提及卻比成績更重要的價值,例如運動員心態健康的重要性。 作為運動員,當身體已極痛苦 。但訓練的苦,卻不宜掛在嘴邊。務求在這裡讓大家有所感受,今天粗略說一下: 一周訓練六日、週末還要比賽、飛到不同地方訓練和應付更多比賽、其餘時間太累都只能睡覺、還要把功課做好、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可能還需考慮退役,還未談及身體重訓練中產生的疼痛、社交生活都拋到一邊、還有什麼A、B標、希望能夠代表參賽、面對失敗、比賽成績未如理想、猜疑自己…… 運動員們自己清楚,這些統統是多不容易。
Column 厚底跑鞋在日本響起警鐘?|東洋跑 以往日本主要馬拉松和驛傳賽事,頂尖選手都會穿著日本運動品牌生產的服飾和薄底跑鞋,但這個情況在六、七年前開始改變。隨著某美資大廠推出厚底跑鞋並大行其道之後,素來封閉的日本長跑界也抵擋不住這股風氣,紛紛蟬過別枝,最誇張的例子,是2021年一月的箱根驛傳,全場二百多名選手,竟然有九成以上穿著該品牌的厚底跑鞋參賽,蔚為奇觀。
Column 三⼗一|精英心簡 好像又一個冬天過去了。 春天已經降臨了嗎?最近我們都在說,這個冬天都沒有幾日吹大北風,沒有怎麼寒冷過。冬天是香港的風季,東風和北風都是我們的最愛:東風在赤柱,北風在⻄貢和長洲。溫度越低,風越實在,也吹得更持久。我很喜歡風,身體卻不怎麼會禦寒。過往最冷的幾次,手都冰得刺痛,一會兒控著帆,一會兒把手縮成拳頭放在口邊呼出暖空氣,甚至冷得再也拿不住帆,整個人掉進水裡。在水中還比較暖,但爬上板之後,冷風吹拂包著身體的濕透膠衣,只有更冰冷。所以沒有大北風的日子,雖少了些速度和刺激,但也不會抱怨,嘿嘿。